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地栖动物群落初探

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采集到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地栖动物群落种间空间关联性、结构、维持机制,以及雪豹(Panthera uncia)在群落维持中的生态学作用,从而判断雪豹的生态价值。结果显示:①从有效红外照片中共鉴定出6目15科35种地栖动物。②通过phi系数检验,发现13种地栖动物与雪豹存在直接或间接空间关联,它们分别是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赤狐(Vulpes vulpes)、香鼬(Mustela altaica)、石貂(Martes foina)、猪獾(Arctonyx collaris)、岩羊(Pseud...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周厚熊 1, 2 姜楠 1 李君 1 杨虎 1 吴艳蓉 1 王鹏彦 3 施小刚 3 李兆元 1
Format: Article
Language:zho
Published: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1-01-01
Series:野生动物学报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ysdw.nefu.edu.cn/thesisDetails?columnId=67048927&Fpath=home&index=0
Tags: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Description
Summary: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采集到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地栖动物群落种间空间关联性、结构、维持机制,以及雪豹(Panthera uncia)在群落维持中的生态学作用,从而判断雪豹的生态价值。结果显示:①从有效红外照片中共鉴定出6目15科35种地栖动物。②通过phi系数检验,发现13种地栖动物与雪豹存在直接或间接空间关联,它们分别是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赤狐(Vulpes vulpes)、香鼬(Mustela altaica)、石貂(Martes foina)、猪獾(Arctonyx collaris)、岩羊(Pseudois nayaur)、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雪鹑(Lerwa lerwa)、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这些物种构成的地栖动物群落,分布于3531—4430 m的高山灌丛、草甸、流石滩等生境中。③群落分析发现,赤狐、雪豹、岩羊以及喜马拉雅旱獭在群落维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雪豹与赤狐是群落中的重要次级消费者,在群落中相互补充,控制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雪豹的顶级捕食者角色——只有雪豹能对成体岩羊产生捕食。研究表明,目前卧龙保护区雪豹群落是一个健康的群落,拥有继续演化的能力。
ISSN:2310-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