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新型吸引头在自体血液回收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 比较自制新型吸引头和传统吸引头在不同出血速度下对回收血液中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探讨新型吸引头的临床实用性。 【方法】 收集骨科手术术后6 h内引流血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传统吸引头组),B组(新型吸引头组),各45例。各组再根据出血速度不同分为3个亚组,其中A1、B1组(V出血 = 2 mL/min),A2、B2组(V出血 = 4 mL/min),A3、B3组(V出血 = 8 mL/min),每个亚组15例,共6个亚组。建立体外负压抽吸模型,维持负压大小-0.02 MPa,调节抗凝剂滴速V = 1 mL/min。负压抽吸5 min后采集血样,通过检测血样中游离血红蛋白...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Format: Article
Language:zho
Published: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5-01-01
Series:Zhongshan Daxue xuebao. Yixue kexue ban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xuebaoyx.sysu.edu.cn/zh/article/43571036/
Tags: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Description
Summary:摘 要: 【目的】 比较自制新型吸引头和传统吸引头在不同出血速度下对回收血液中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探讨新型吸引头的临床实用性。 【方法】 收集骨科手术术后6 h内引流血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传统吸引头组),B组(新型吸引头组),各45例。各组再根据出血速度不同分为3个亚组,其中A1、B1组(V出血 = 2 mL/min),A2、B2组(V出血 = 4 mL/min),A3、B3组(V出血 = 8 mL/min),每个亚组15例,共6个亚组。建立体外负压抽吸模型,维持负压大小-0.02 MPa,调节抗凝剂滴速V = 1 mL/min。负压抽吸5 min后采集血样,通过检测血样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回收血的溶血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吸引头组溶血率明显低于传统吸引头组(P < 0.01),不同出血速度下各组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吸引头类型与出血速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新型吸引头进行自体血液回收,能有效减少负压抽吸对红细胞的破坏,降低回收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率,提高自体血液回收的效率;出血速度对回收血液中红细胞溶血率没有影响;不同吸引头类型与出血速度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ISSN:1672-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