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本文记述了从50年代以来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的进展和现状。据统计,中国从1952年开始饲养第一只鹤,到 2004年国内共饲养鹤类13种,近3000余只,饲养于近150家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等,其中11种鹤类在中国成功繁殖。同时,中国鹤类的重引入工作也在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针对鹤类迁地保护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Saved in: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Article |
Language: | zho |
Published: |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06-01-01
|
Series: | 野生动物学报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http://ysdw.nefu.edu.cn/thesisDetails#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06.02.018 |
Tags: |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
_version_ | 1841541555053133824 |
---|---|
author | 田秀华 石全华 余溢 |
author_facet | 田秀华 石全华 余溢 |
author_sort | 田秀华 |
collection | DOAJ |
description | 本文记述了从50年代以来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的进展和现状。据统计,中国从1952年开始饲养第一只鹤,到 2004年国内共饲养鹤类13种,近3000余只,饲养于近150家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等,其中11种鹤类在中国成功繁殖。同时,中国鹤类的重引入工作也在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针对鹤类迁地保护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
format | Article |
id | doaj-art-c8bf4d7a4924492fbda6f6d9e21d40d2 |
institution | Kabale University |
issn | 2310-1490 |
language | zho |
publishDate | 2006-01-01 |
publisher |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
record_format | Article |
series | 野生动物学报 |
spelling | doaj-art-c8bf4d7a4924492fbda6f6d9e21d40d22025-01-14T04:32:42Zzho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野生动物学报2310-14902006-01-01505279622451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田秀华石全华余溢本文记述了从50年代以来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的进展和现状。据统计,中国从1952年开始饲养第一只鹤,到 2004年国内共饲养鹤类13种,近3000余只,饲养于近150家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等,其中11种鹤类在中国成功繁殖。同时,中国鹤类的重引入工作也在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针对鹤类迁地保护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http://ysdw.nefu.edu.cn/thesisDetails#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06.02.018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
spellingShingle | 田秀华 石全华 余溢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野生动物学报 中国鹤类 迁地保护 现状 |
title |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
title_full |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
title_fullStr |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
title_full_unstemmed |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
title_short |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
title_sort |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
topic | 中国鹤类 迁地保护 现状 |
url | http://ysdw.nefu.edu.cn/thesisDetails#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06.02.018 |
work_keys_str_mv | AT tiánxiùhuá zhōngguóhèlèiqiāndebǎohùxiànzhuàng AT shíquánhuá zhōngguóhèlèiqiāndebǎohùxiànzhuàng AT yúyì zhōngguóhèlèiqiāndebǎohùxiànzhu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