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西伯利亚狍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展开了西伯利亚狍(<i>Capreolus pygargus</i>)的适宜栖息地调查和评估。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共计布设完成边长12 km×12 km的三级抽样调查单元150个,完成调查样线599条,调查面积21 600 km<sup>2</sup>。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R软件随机森林模型技术对狍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最佳概率切断点划分确定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4 726.6 km<sup>2</sup>,约占整个小兴安岭林区面积的47.28%。通过随机...
Saved in:
Main Author: | |
---|---|
Format: | Article |
Language: | zho |
Published: |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0-01-01
|
Series: | 野生动物学报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http://ysdw.nefu.edu.cn/thesisDetails?columnId=67049295&Fpath=home&index=0 |
Tags: |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
Summary: | 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展开了西伯利亚狍(<i>Capreolus pygargus</i>)的适宜栖息地调查和评估。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共计布设完成边长12 km×12 km的三级抽样调查单元150个,完成调查样线599条,调查面积21 600 km<sup>2</sup>。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R软件随机森林模型技术对狍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最佳概率切断点划分确定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4 726.6 km<sup>2</sup>,约占整个小兴安岭林区面积的47.28%。通过随机森林模型诊断,发现狍栖息地适宜性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中,人为干扰因子有5个,包括到高速公路、二级道路、矿产点、农田以及村庄的距离; 其他环境因子包括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到草地、混交林以及河流的距离。其中,对狍栖息地适宜性概率影响最大的变量是NDVI和到农田的距离。因此,人为干扰因子对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狍栖息地的适宜性影响较大。 |
---|---|
ISSN: | 2310-1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