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不同髋臼锉磨方式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不同髋臼锉磨深度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 年2月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 字表分为A、B组。A组患者锉磨髋臼时中央部分锉磨达到卵圆窝骨质,髋臼周边部分(前、后、上、下)达到软骨 下骨或松质骨;B组患者锉磨髋臼时髋臼前、后壁露出软骨下骨,保留部分软骨下骨。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 中出血量、术中安装髋臼假体时是否容易达到稳定、术后3个月、2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A 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术中相对不易达到满意的初始稳定性(P <...
Saved in:
Main Authors: | , , , , , , |
---|---|
Format: | Article |
Language: | zho |
Published: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8-01-01
|
Series: | Zhongshan Daxue xuebao. Yixue kexue ban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http://xuebaoyx.sysu.edu.cn/zh/article/43565553/ |
Tags: |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
Summary: |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不同髋臼锉磨深度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
年2月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
字表分为A、B组。A组患者锉磨髋臼时中央部分锉磨达到卵圆窝骨质,髋臼周边部分(前、后、上、下)达到软骨
下骨或松质骨;B组患者锉磨髋臼时髋臼前、后壁露出软骨下骨,保留部分软骨下骨。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
中出血量、术中安装髋臼假体时是否容易达到稳定、术后3个月、2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A
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术中相对不易达到满意的初始稳定性(P < 0.05);术后30 d,A组手术患者髋
关节Harris评分(86.9 ± 5.4)明显低于B组[(89.1 ± 5.5),P < 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没有统
计学差别(P >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锉磨髋臼仅达髋臼前后壁软骨下骨的方法比锉磨达到髋臼内
壁的方法操作时间更短,术中髋臼假体更容易达到初始稳定性,术后短期可以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
---|---|
ISSN: | 1672-3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