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诊断标准心脏磁共振成像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摘 要: 【目的】 总结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D/C)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应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上心肌组织特征?右心室形态学和功能改变,探讨CMR在ARVD/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已确诊ARVD/C且行CMR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CMR图像由两名医师进行心脏容积和功能等定量评价,同时进行心室壁组织特性?形态学特征及心室壁运动的定性评估?定量测量指标包括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其中RVEDV指标经体表面积(BSA)校正,获得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Format: Article
Language:zho
Published: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4-01-01
Series:Zhongshan Daxue xuebao. Yixue kexue ban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xuebaoyx.sysu.edu.cn/zh/article/43573508/
Tags: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Description
Summary:摘 要: 【目的】 总结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D/C)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应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上心肌组织特征?右心室形态学和功能改变,探讨CMR在ARVD/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已确诊ARVD/C且行CMR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CMR图像由两名医师进行心脏容积和功能等定量评价,同时进行心室壁组织特性?形态学特征及心室壁运动的定性评估?定量测量指标包括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其中RVEDV指标经体表面积(BSA)校正,获得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定性评估包括脂肪浸润?“手风琴征”?延迟强化及心室壁运动等?【结果】共35例患者确诊为ARVD/C且行CMR检查,其中男22例(62.9%),女13例(37.1%),平均年龄(32.0 ± 11.8)岁,年龄范围(15 ~ 57)岁?常见的症状依次分别为心悸25例(71.4%)?胸闷10例(28.6%)和晕厥6例(17.1%)?所有患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图像定量评估指标(RVEDV?RVEF)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996-0.999, P < 0.001)?CMR评估RVEF为(33.51 ± 13.19)%,RVEDVI为(174.74 ± 64.36)mL/m2?依据2010年修订的ARVD/C诊断标准中CMR的定量参数分析显示:其中RVEDVI符合主要标准的为24例(88.9%),符合次要标准的为3例(11.1%); RVEF符合主要标准的为20例(57.1%),符合次要标准的为8例(22.9%)?21例(60.0%)可见脂肪浸润;19例(54.3%)出现“手风琴征”;29例(82.9%)CMR显示心室壁延迟强化,其中18例(51.4%)可及左心室壁延迟强化;28例(80.0%)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结论】 CMR可以全面评价ARVD/C患者心脏的解剖形态?心肌的组织学特性以及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并准确评估右心室的功能,可在ARVD/C诊断中提供相应的信息,是ARVD/C诊断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ISSN:1672-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