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洲鸵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大美洲鸵,现已被列入IUCN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录(NT)。近年来,众多动物园饲养管理人员对大美洲鸵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关大美洲鸵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尚属于空白阶段。本研究基于1998年至今的孵化经验和实践操作,着重从大美洲鸵卵的处理、孵化前准备及孵化技术3个方面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显示:1)种卵的新鲜度、形状、大小、重量、卵壳厚度、消毒过程等因素对孵化成功率有直接影响;2)待孵的大美洲鸵的种卵,贮存温度控制在15<sup>2</sup>0℃间,相对湿度约70%<sup>7</sup>5%,入孵时必须对种卵进行6 h左右的预热处理;3)大美...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杨天春, 黄康宁
Format: Article
Language:zho
Published: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13-01-01
Series:野生动物学报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ysdw.nefu.edu.cn/thesisDetails#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13.06.008
Tags: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Description
Summary:大美洲鸵,现已被列入IUCN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录(NT)。近年来,众多动物园饲养管理人员对大美洲鸵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关大美洲鸵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尚属于空白阶段。本研究基于1998年至今的孵化经验和实践操作,着重从大美洲鸵卵的处理、孵化前准备及孵化技术3个方面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显示:1)种卵的新鲜度、形状、大小、重量、卵壳厚度、消毒过程等因素对孵化成功率有直接影响;2)待孵的大美洲鸵的种卵,贮存温度控制在15<sup>2</sup>0℃间,相对湿度约70%<sup>7</sup>5%,入孵时必须对种卵进行6 h左右的预热处理;3)大美洲鸵的孵化温度宜控制在36.3<sup>3</sup>6.8℃,可随冬夏环境温度做±0.2℃的调整,孵化湿度宜控制在48%<sup>6</sup>0%左右;4)通风凉卵应以箱体内温度为准,而非时间长短,一般当箱体内温度降至25<sup>2</sup>8℃时,可关闭箱门,继续孵化;5)翻卵可通过机器自动控制,每2 h 1次,全天设定为12次;6)通过照卵查看胚胎的发育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孵化方案。一般入孵前照卵1次,孵化中期每周照卵1次,落盘后每天照卵1次;7)"人工助产"可进一步提高出雏率,但要注意"火候"。
ISSN:2310-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