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免疫法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初探
摘要:【目的】 局部免疫法治疗重型斑秃在国外的使用历史已逾30年,但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本研究旨在分析该法治疗中国重型斑秃患者的疗效及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对63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进行皮肤镜、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对血常规、总IgE进行监测并复查部分患者头皮病理。同时检测21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并征集正常对照13人,年龄性别与斑秃组相匹配。【结果】 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0%,疗效仅与脱发面积成负相关,即面积越小,疗效越好,而与其它临床资料无相关关系。相比有效组,严重副作用组治疗前血清IgE浓度较高。经治疗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
Saved in:
Format: | Article |
---|---|
Language: | zho |
Published: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2-01-01
|
Series: | Zhongshan Daxue xuebao. Yixue kexue ban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http://xuebaoyx.sysu.edu.cn/zh/article/43576314/ |
Tags: |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
Summary: | 摘要:【目的】 局部免疫法治疗重型斑秃在国外的使用历史已逾30年,但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本研究旨在分析该法治疗中国重型斑秃患者的疗效及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对63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进行皮肤镜、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对血常规、总IgE进行监测并复查部分患者头皮病理。同时检测21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并征集正常对照13人,年龄性别与斑秃组相匹配。【结果】 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0%,疗效仅与脱发面积成负相关,即面积越小,疗效越好,而与其它临床资料无相关关系。相比有效组,严重副作用组治疗前血清IgE浓度较高。经治疗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患者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在治疗前较正常对照高,经治疗后有效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无差异,而无效组IFN-γ未降低,IL-12水平反而较治疗前升高。Th2 型细胞因子IL-4在无效组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组,IL-10均低于正常组,而在有效组该两种因子治疗前与正常无差异,治疗后升高,且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局部免疫法可用于治疗重型斑秃,疗效较确切,且相对较安全。治疗前进行IgE测定可初步预示治疗过程中炎症反应过强者,而IL-4升高可能提示对局部免疫疗法无效。治疗后有效组Th1 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恢复了原有Th1 与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使毛囊从休止期重新进入生长期,达到毛发生长的治疗效果。 |
---|---|
ISSN: | 1672-3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