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色达县赤狐适宜栖息地评价

赤狐(<italic>Vulpes vulpes</italic>)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色达县棘球绦虫(<italic>Echinococcus</italic>)等恶性疾病的重要传播源,掌握该物种时空利用特征可促进其有效管护。2023年6月—2024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赤狐活动,并对其栖息地影响因子、适宜栖息地和日活动节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赤狐的日活动强度分布不均匀(<italic>α </italic>&gt; 0.042),其在05:00、20:00和24:00出现活动峰值...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杨创明, 窦亮, 徐怀亮, 肖启程, 王旭, 何兴成, 刘伟, 廖静, 叶兵兵, 周华明, 李静
Format: Article
Language:zho
Published: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5-08-01
Series:野生动物学报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ysdw.nefu.edu.cn/thesisDetails#10.12375/ysdwxb.20250303
Tags: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Description
Summary:赤狐(<italic>Vulpes vulpes</italic>)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色达县棘球绦虫(<italic>Echinococcus</italic>)等恶性疾病的重要传播源,掌握该物种时空利用特征可促进其有效管护。2023年6月—2024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赤狐活动,并对其栖息地影响因子、适宜栖息地和日活动节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赤狐的日活动强度分布不均匀(<italic>α </italic>&gt; 0.042),其在05:00、20:00和24:00出现活动峰值,在09:00—15:00活动较少,呈夜行性(<italic>β </italic>= 0.09);年均降水量、土地覆盖类型、EVI变幅和最湿月降水量是影响当地赤狐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环境因子,赤狐偏好利用年均降水量和最湿月降水量较高、EVI变幅较小的栖息地,喜欢林地。赤狐的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 331 km<sup>2</sup>,主要分布在色达县东南侧;次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 119 km<sup>2</sup>,主要分布在色达县的东侧和南侧;色达县年龙自然保护区内适宜栖息地面积仅有221 km<sup>2</sup>,次适宜栖息地面积仅有133 km<sup>2</sup>。研究结果表明,色达县赤狐栖息地较广,且大都分布在保护区外,除保护区外,人们应该同时关注保护区外赤狐更大的栖息地管护;赤狐白天活动较少,人类白天活动与其接触的机会不多,日常生活中人们可多关注赤狐粪便密接等其他问题,以减少疫病传播。
ISSN:2310-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