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地塞米松不能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率

摘 要: 【目的】 评估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38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标准治疗(SMT),其中35例患者在标准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每天推注10 mg地塞米松,共3 d(DMT组),按照基线匹配原则选取35例为对照组(SMT组),随访12周。观察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SMT组及DMT组12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5.7%(16/35)、54.3%(19/35),P = 0.654。2组患者入组后1、2、4、8、12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Format: Article
Language:zho
Published: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4-01-01
Series:Zhongshan Daxue xuebao. Yixue kexue ban
Online Access:http://xuebaoyx.sysu.edu.cn/zh/article/43573561/
Tags: Add Tag
No Tags,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
Description
Summary:摘 要: 【目的】 评估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38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标准治疗(SMT),其中35例患者在标准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每天推注10 mg地塞米松,共3 d(DMT组),按照基线匹配原则选取35例为对照组(SMT组),随访12周。观察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SMT组及DMT组12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5.7%(16/35)、54.3%(19/35),P = 0.654。2组患者入组后1、2、4、8、12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以及腹水6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0岁以上,MELD积分28以上以及肝性脑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不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年龄、MELD评分、肝性脑病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ISSN:1672-3554